李爽:四年坚守换得SCI权威期刊IF 8.228论文

 

 

日前,《黑龙江日报》、东北网等省内媒体联合推出“青年英才耀龙江”栏目,宣传我省年轻的优秀人才。我校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研究生李爽入选。《黑龙江日报》以《李爽守在龙江“育”出抗旱树种》为题,对她的事迹进行了报道。学校新闻宣传中心对李爽的事迹进行了深入挖掘,以飨读者。

 

李爽:四年坚守换得SCI权威期刊IF 8.228论文

 

身边的同学朋友有人工作赚钱,获得了不菲的收入,你会羡慕吗?

“会的。”

那如果回到当初再做一次选择,你会做出改变吗?

“不会,还是会选择现在的道路——守护祖国的绿水青山。”

 

她的文章被Plant cell评为热点文章,并专门为其撰写论文评述

 

Plant Cell中文名《植物细胞》,是美国植物生物学家学会出版的生命科学领域著名学术刊物,在SCI植物类非评论性杂志中排名第一。李爽将自己三年的研究心血凝聚成一篇学术论文,发表在Plant Cell上,影响因子8.228,开创了东北林业大学博士生论文影响力的新高。

李爽出生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从小对于植物和绿色环境的喜爱让她选择了东北林业大学林学专业。没有太多的职业规划,只是凭着一份喜爱,一份对选择的坚守让李爽顺利完成林学本科的学习,并进入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始硕博学习,主要从事林木分子育种研究。选择林学是李爽基于对植物的热爱,选择林木遗传育种则来自于她对绿色可持续的思考。“现在世界气候变化引起的干旱问题是全球最严重的灾害之一,常导致农业生产力下降、森林树木死亡,选择林木遗传育种就是要为解决这一问题寻找途径”。进入博士学习阶段,李爽将目光毅然锁定与绿色文明可持续相关的话题,这一领域充满未知和困难,但坚持不懈的走下去,就是林学人的价值。

“植物通过激活特定的抗旱基因而变得耐旱,而协调激活干旱响应基因需要两个关键的步骤,一个是H3K9ac修饰的富集,另一个是转录因子结合干旱响应基因从而激活其表达。然而这两个关键步骤之间如何协同激活基因表达仍属空白。”博士期间,李爽将自己的研究课题进一步拓展到前人所不曾涉及的领域。

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李爽便一头扎进了实验室,四年的科研攻坚,一千多个日日夜夜,这些日子里,虽然也有面对困难的艰辛,也有面对无法获得可信结果的失落,但李爽从未放弃。“虽然外人看来我们每天都是一个动作,或者拿着玻璃片,或者拿着试管,但它们都是不一样的,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很多。比如,面对不同的切片,我们会思考怎么样切得更好,它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细胞变大了还是变小了,细胞壁变薄了还是变厚了……”。正是因为这份对初心的坚守,一篇题为“The AREB1 Transcription Factor Influences Histone Acetylation to Regulate Drought Responses and Tolerance inPopulus trichocarpa”(AREB1转录因子与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协同调控毛果杨应答干旱胁迫并产生耐旱性)的研究论文面世。它不仅揭示了转录因子与组蛋白修饰协同调控杨树适应干旱胁迫的新机制,更为利用分子技术进行林木抗逆育种开拓了新思路。对于这一研究成果,Plant Cell杂志专门撰写评述,认为该项研究为本领域提供了新的见解。面对自己发表的IF 8.228文章,李爽很淡然,就像她说的“感觉这一路都是顺其自然的结果,只要初心不改,一直努力下去,就会有好的收获”。

 

 

坐得住板凳、耐得了寂寞,只为林业科研人的坚守

 

做研究要坐得了冷板凳、耐得住寂寞。“像我们学科的博士,做实验的时候既要能扛起一大麻袋土做灭菌处理,又要耐得住寂寞,坐在显微镜前日复一日地观察,寻找每一个细微的变化。”搞科研也是有“体力活”的。要不厌其烦地对土做处理,从研究的第一步开始就要一丝不苟,又必须从一而终。

“通宵做实验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有时候搭个小床,有时候就在电脑前一趴,不管男生女生,每个从实验室走出的学生都在这里通宵过,”李爽说,“有的实验需要时刻监测和处理,做起来就停不下来,面对每一个载玻片,我们思考的是如何继续改进获得最能体现表型特征的代表性切片,如何将植株表型同基因功能联系起来。”

有时候科学研究是枯燥的,同一个实验步骤重复几天也无法拿到自己满意的结果也是常有的事情。“采集不到所求的时候心情会很低落,对自己产生怀疑:我是不是不适合做这个?”一方面是这么想了,一方面却并没有停止搜集的步伐。“我觉得只要一直做下去就一定会有结果的。”在看似重复又简单的日复一日中,总会有新的发现,正是这股来自林业人内心的力量支撑李爽不断前行。

2015年12月,李爽的科学研究进入一个重要的阶段。根据实验设计,李爽必须采集到一个荧光信号用来支撑论文的观点。为了采集到尽量精准的荧光信号,需要将实验室的所有窗户都用黑布遮挡起,尽量营造一片漆黑的工作环境。这个实验每天进行6个小时,为了那一抹荧光,李爽在实验室里一干就是半年之久。“看到眼冒金星、有点头昏的感觉了,但那也没有放弃,因为我坚信一定会采集的到!”一台显微镜、一片片载玻片,漆黑的环境下一位普普通通的林业人追寻着科学的荧光,也的守护者自己的初心。

2018年除夕将至,李爽的文章被Plant Cell网络出版等待正式刊登。一封外国读者的意见打破了李爽的生活节奏。“读者的意见是通过编辑部转来的,他明显是本领域另一个实验体系的支持者,如果这个意见回复的不好,无法获得读者的认同,论文可能无法按期发表,博士毕业也将由此带来影响。”

那段时间恰逢李爽的导师都不在本地,面对读者的来信,李爽陷入了不安和失落。凝聚着自己心血的论文被人质疑,是对一名科研工作者最大的打击。“其实老师之前就跟我说过,做科研是一个会一直担惊受怕的职业。我们就是要不断解决问题,一件事情解决了又会有新的事情,问题会一直出现。”还来不及整理自己的情绪,细致的同导师商议后,李爽就又投入到了另一场战斗。沉下心来,她查阅了3000多篇文献资料,用详实的文献和无懈可击的逻辑证明自己的观点。“这位读者的观点有他的道理,但我们要证明的是我们的方法也同样是有着充足可靠的支撑依据的。”经过反复的推敲和修改,李爽和导师终于拿出了一份让读者信服的回复,文章得以顺利发表。

 

 

科研之路离不开老师的教诲,她愿传承这份绿色的使命

 

李爽说“我的成绩离不开老师的帮助”。李爽的导师是在林木遗传育种领域享誉世界的著名学者姜立泉教授和李伟教授。正是两位教授深厚的学术积淀引导着李爽选择了合适的研究领域、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并最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

李爽的两位老师工作十分细致,尽管自身已是十分忙碌,但当学生遇到难题时,仍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坐学生身边对于每个实验步骤进行剖析直至找出症结所在。“姜老师和李老师都是治学非常严谨的老师,当我们的实验遇到问题时,他们都会非常耐心的对我们进行指导。比如他们甚至会帮我们检查某个药品的体积和浓度计算的是否正确等等。”同时,老师们对于研究方向的准确把控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无论课题选择还是实验设计,老师们会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毫不含糊,对待学生不分彼此、倾囊相授”。李爽对于老师们,除了敬爱与感恩,还有对老师辛苦教导的些许愧疚。毕业答辩前夕恰逢端午佳节,老师不辞辛苦,放弃与家人团聚,密切关注李爽毕业答辩的准备情况、帮其把关;即便已成型的PPT,每一页也都留下了两位老师后期的叮嘱与修正;即便导师非常繁忙,还是帮其修改文章至深夜,每一个瑕疵都要及时讲明、及时修改。

“做科研工作要及时与老师沟通,明确研究方向,确立课题,了解研究动向;同时要始终如一、心无旁骛;充分参看文献、借鉴经验”。李爽成就的背后,是数千篇资料的查阅借鉴,上千个日日夜夜的锲而不舍,自我内心的对抗、导师的帮助与温暖,还有对热爱的一份执念,对绿色征途一份坚定。

就在记者采访之际,李爽依然接到姜立泉教授的电话,姜教授长期在美国学习执教,更熟悉英文的表达方式。此时姜立泉教授正在给李爽写毕业鉴定,教授首先用英文仔细的写下了对李爽的鉴定意见,然后委托学生翻译,姜教授再一字一字抄写在鉴定意见表格内。

导师们的言传身教不仅让李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也让李爽产生了继续从事林业教育、为祖国培养林业人才的想法。“我愿意像自己的老师一样,用自己的所能回报母校”。李爽因为对林学、对自然的热爱而选择投入其中,承担一个守林人的责任,践行东林人“学参天地,德合自然”的笃信。也因为博士四年的耳濡目染,让她以一颗温柔坚定的心、怀揣一份平和冲淡的饱满去迎接未来的生活。

 

 

祖国的绿水青山,由东林的一代代“李爽”们守护

 

“身边的同学们都是学霸,非常优秀,各有建树。跟大家也会经常打打闹闹的。”做科研是件严肃的事情,但融洽的关系、互助的氛围能够使严肃的事情在一种轻松的氛围进行。在他们的心中,实验室的每一次实验、显微镜下的每一次观察都是用自己的内心追求着对绿色可持续的守候和执着。

在李爽和她的同学看来,这些研究代表了育种学科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推动基础理论的延伸和发展,促进了相关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应用。这些研究对改进造纸技术、促进植物健康生长、提高植物抗寒抗热、促进盐碱性调控、改变植物的品相等等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也正是因为东林一代又一代“李爽”们的笃定和坚持,为祖国的绿水青山构筑了一面科学技术的坚强屏障,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享有比我们更加舒适的自然生态环境。

毕业之际将至,李爽表示,对东林的培养心怀感恩,同时希望更多优秀学子师出东林,如果学校有需要她的地方、或者自己能为其做些力所能及之事,必当义不容辞。

曾有当代志士言:“少些功利主义的追求,多些不为什么的坚持。”李爽便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纯粹的科研工作者应持的态度与姿态。没有过于冗杂的人生规划,以看似随遇而安的轻盈不断操持着内心的执著、刻画着东林科研人的惊艳。

 

 

 

相关文章链接:

黑龙江日报:李爽守在龙江“育”出抗旱树种

http://news.nefu.edu.cn/info/1011/12917.htm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1NTYzNDg5Mg==&mid=2247484021&idx=1&sn=f40cf1cf8b29555c0374614b086c3e44&chksm=fbd01bd6cca792c0747e8d50649ec7105aacafc1d42c83baa3ebad0374e4e8d8f59b83275dea&mpshare=1&scene=1&srcid=&pass_ticket=ExBCZQoXo7wYlFAQy3cR9tZDg3voapuoGtNlgk4BW5kS58y1Nw3aAjdJaBqkUGOO#rd

 

来源:东北林业大学庆祝建国70周年专题网站

地址:中国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兴路26号  邮编:150040

版权所有:东北林业大学档案馆 备案号:黑ICP备19004777号